关于安世亚太申报2025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情况的公示

来源:安世亚太 发布时间:2025 / 07 / 14
我单位拟申报202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为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现对本单位本年度提名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如下,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监督。
一、项目名称:先进工程仿真软件的自主化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二、候选单位: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候选人(含排序):


1、田锋;2、包刚强;3、程海;4、王昱皓;5、郑建国;6、谭立方;7、罗海泳;8、周群;9、王俊虎;10、黄志新;11、王茂林;12、项夏明;13、余杰;14、王庆艳;15、季锃钏。

四、项目简介


在全球工业领域,工程仿真(CAE)软件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国内 CAE 软件发展起步晚,技术成熟度远不及欧美,存在“卡脖子”风险。CAE 软件研发涉及的算法极为复杂,需融合多种学科知识,构建复杂数学模型,不同工业产品的仿真场景差异大,研发难度呈指数级上升。因此研制解决“卡脖子”工程的自主CAE 软件意义重大,不仅能提升我国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能保障国家战略产业的安全与发展。本成果从新一代先进CAE软件架构设计出发,突破网格引擎算法、求解器算法、多物理场耦合算法等关键技术,打造出具备创新性、高性能、高品质的自主CAE软件,并通过仿真体系建设,实现自主CAE软件在国内工业用户的规模化国产替代。


主要创新点有:


1. 软件架构层面,采用新一代实时双向数据总线的分布式前后端协同交互架构技术,构建内核与图形用户界面分离解耦的前后处理架构及面向服务设计的求解器开发框架,采用微服务化设计,实现服务热插拔和组件化管理,极大提高开发效率。该架构技术领先于国外商软传统的单体式架构。
2. 网格引擎层面,首次提出并实现了结构和声学拓扑空腔自动网格生成关键算法,该技术创新点提升了空腔网格剖分的处理规模,降低空腔网格剖分时间和存储资源。
3. 求解器层面,在多体力学碰撞模型、结构随机振动神经网络概率密度函数算法以及流体求解器区域特征参数并行化适配算法取得了原创性突破。
4. 多物理场求解器层面,研发了多物理场场间耦合插值算法,提升多物理场耦合的计算精度和效率。研发了多物理场仿真结果同步关联渲染的关键技术,极大改进了多物理场各物理量结果呈现的便捷性和用户友好度。
5. 产业化应用推广层面,全球首创提出了企业仿真体系方法论、成熟度模型和建设方案,基于自主仿真产品,可系统化提升企业和工业用户的仿真效益。
自2019至2025年,本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电子、机车、核工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为百余家客户提供软件和服务。期间获得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多部门专项支持,被列入军工国产替代名录。并荣获多项荣誉,包括北京市经信局工业软件优秀产品、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认定的国家科技成果等。本成果在产业化推广方面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47项,标准6项。2022-2024年度,产生营业收入22509.8万元,净利润达11673.95万元,累计上缴税收1951.77万元。

五、证明材料目录


六、提名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