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精益研发助力中国企业突围

来源: 发布时间:2008 / 12 / 02

商务周刊 王晓玲

近年刚刚熟悉了“自主创新”、“精益生产”等概念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今年又迎来了 “精益研发”。2008年,安世亚太在全国九大城市巡回举办了“精益研发技术大会”。

安世亚太同时推出了自己的精益研发平台——PERA,一个专业、统一、集成的信息化技术平台,将创新设计、质量设计、仿真优化、知识管理、流程管理、技术集成等研发关键技术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研发项目、流程、数据、工具和知识等的协同应用。达到产品快速上市(Time To Market)和让产品增值上市(Value To Market)的目的。

简而言之,PERA平台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安世亚太副总裁田锋认为,PERA平台的推出,是基于对中国客户需求的深入、全面了解。“当前中国制造业最迫切的需要就是通过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来增强产品竞争力、降低成本,需要对自身的研发提供系统性的指导,并能对现有研发流程进行梳理的强大技术支撑平台。”他说,“中国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意识到产品研发才是核心竞争能力的最主要体现。精益研发平台的推出正好顺应了企业发展的需求。”

《商务周刊》:从长远来看,安世亚太提出的“精益研发”概念很可能会改变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路线图,但是又有人认为这个概念相对于中国企业的现状有些超前。

田锋:我不认可这种说法。精益研发源自用户实践,是当今企业的需求,也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目标和方向。就单点技术研发能力而言,中国企业并不弱于发达国家的同行。但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产品能完成预定的复杂功能,较长的工作寿命,以及强的工作可靠性,复杂产品对企业产品研发的综合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系统平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研发需要系统性的指导和技术支撑平台,企业亟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精益研发平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日趋恶劣的竞争环境。这都是市场提出的迫切需求。一句话,精益研发是市场对企业提出的要求,精益研发平台是企业固有研发模式以新的方式(研发平台)呈现的载体,而我们在做的就是帮助企业实现精益研发。

《商务周刊》: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制造的影响将逐步深化,您认为精益研发是否能帮助中国企业更快速的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田锋:我是这样看的,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助推器,加速企业真正形成研发能力。处于金融海啸漩涡中,许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低技术含量的企业面临更大危机,因此企业对精益研发的认同和渴求也更加强烈、迫切。精益研发是基于应用需求的研发理念和技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成为助力制造业企业突围的利刃,帮助中国企业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让中国制造尽快走入精益研发时代,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软件供应商,我们要与用户共同迎接挑战、抵御危机。

《商务周刊》:几年前很少有人能完全理解 IBM提出的SOA这一概念,因为市场接受一个新的理念需要一个过程。“精益研发”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安世亚太是否曾预测在推广过程中会遇到困难?

田锋:制造业信息化发展了二三十年,以前都是由国外厂商领导发展方向。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机会,让信息化尤其研发信息化进入“中国定义”时代——精益研发时代。国内软件产业自主研发有两条路:先做产品或先做市场。如果先做产品而市场没有建立起来,风险就会很大。譬如“工程师导向”就是这样一个误区。因为由缺乏市场调研的“工程师导向”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是技术过硬、质量可靠,但是却不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其结果往往是“世界领先、市场落后”。而安世亚太则从市场做起,先从代理开始,打通国内渠道,然后再根据用户需求来研发产品。因此,精益研发理念的提出和被接受也是水到渠成。因为精益研发是源自用户实践,是在我们为用户对固有研发流程进行梳理时产生的需求。比如说,一般新理念都会有如何落地的问题,而精益研发源自企业需求实践,不存在无法落地的情况,因为需求原本就根植在企业业务实践之中。

《商务周刊》:虽然这样说,但是一般很少有一个公司或产品能够改变行业或市场,您认为“精益研发”会成功吗?

田锋:精益研发是源自用户需求,又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因此,精益研发更像一个联盟,一个技术的联盟,一个产业的联盟,而不是一家公司在战斗。政府在倡导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科技兴业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由此提升整个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专家们也在大力倡导精益研发,认为企业需要练好内功,要加快建立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体系。同时,企业也意识到精益研发是其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因此我认为,精益研发对信息制造化来说应该是新的里程碑,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发展空间很大。打造中国第一,帮助国家和企业实现真正的中国创造,是精益研发的目标,也是安世亚太最美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