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研发信息化需求强劲 “研发云”风生水起

来源: 发布时间:2010 / 01 / 02

文/《中国电子报》徐 恒

对于制造型企业,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着重关注的是生产规模,70年代是生产成本,80年代是产品质量,90年代是企业快速响应能力,如今,在新的世纪初,企业更为关注的是创新能力。面对个性化、全球化、环境和资源、高新技术发展等压力,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提高创新能力,赶超竞争对手,获得市场更大的筹码。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难理解先进的研发信息化技术备受企业热捧的原因。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制造型企业是否会降低研发领域的投入?对于这个问题似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麦肯锡专家ChristopherMusso就认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研发差异化产品对企业非常重要。“经济不景气历来都会导致企业研发投入的减少,但这些时期也是大赢家的孵化器。”ChristopherMusso向记者说道。

研发信息化需求强劲

经济不景气给企业带来了投资上的压力,也带来了创新的动力。在美国大萧条时期,杜邦公司通过为消费者市场引进尼龙和其他新产品,加强统治地位;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3M公司发明“利贴”便条迅速占领市场;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中,吉列公司推出感应式刀片获得新增长点;苹果公司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导致的美国经济衰退期推出iPod在竞争中迅速翻身;英特尔公司则在2001年美国的经济衰退时期将其销售额的14%(2001年利润的174%)用于创新,生产更快、更便宜、更小巧的计算机芯片……

案例不胜枚举,而中国的同行也已经意识到创新对于企业乃至国家整个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研发信息化已成为中国企业创新的必备武器。“研发设计信息化是两化融合的重要环节,是提升研发设计工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产品建模与定义、优化仿真与协同研发等模式的深刻变革,建立数字化研发设计体系,促进我国工业产品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促使我国工业由大变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海成向记者表示。记者通过对一些制造型企业深入采访后发现,研发信息化已成为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海军向记者表示,海尔正在大力发展研发信息化,通过大规模定制的推行、全球产品研发的协同,使研发信息化支撑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据介绍,目前海尔建立以PLM为基础并集成了CRM、PDM、ERP和SCM等系统的信息化体系架构,为流程和组织创新提供了平台,达成内外协同——端到端流程可视化、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形成了核心价值链的整合和高效运作。海信集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史琛也表示,真正提高家电制造企业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应该是研发,而研发这样一个“智力环节”,其信息化难度更大,作用也更为关键。据了解,海信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5%进行研发,引入风险投资机制,以技术孵化产业。

研发信息化能否即需即用

如今,中国一些领先的制造型企业正在向制造服务业转型,推动“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运营模式。而要实现与客户“零距离”接触、“零时间”响应和“零库存”生产,就要求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系统必须最快时间“随需应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企业信息化能够像供水、供电一样达到即需即用的效果。当然,这也是如今正被业内热议的“云计算”的初衷之一。那么,对于研发信息化而言能否做到即需即用呢?“对于企业内部来讲,‘私有云’是现代企业研发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之一。”安世亚太HPC部经理王华倩向记者表示。据了解,与其他环节的“云”相比,“桌面云”、“计算云”、“可视化云”是“研发云”独有特色。

 “桌面云将能很好地解决分布式桌面带来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对软、硬件的使用记录及统计、管理和维护水平、数据的安全等都得到革命性的提升。”王华倩表示。另外,工程仿真在企业研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以更短的时间求解更大规模、更复杂问题,目前仍然是很多研发人员遇到的难处。单台工作站往往无法满足此类软件高性能计算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或正在考虑建设工程仿真高性能计算(HPC)系统。因此,HPC系统将会成为企业内部的“计算云”。当然,研发中如果遇到海量图形处理,则可能需要用一台性能更好的服务器或集群配合多块3D加速卡来处理海量图形数据。“‘可视化云’的服务器也可是‘计算云’的一部分,在没有‘可视化’需求时应用于普通的浮点计算。”王华倩解释道。

不过,对于“研发云”,一些主流PLM厂商还处于观望之中。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数据的安全问题。研发的数据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其重要性尤为突出。如何保证公共服务平台上的数据的安全性,是很多观望厂商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