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人民日报:三顾茅庐为哪般?

来源:安世亚太 发布时间:2021 / 01 / 27

人民日报10月28日刊发了聚焦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的深度报道文章,在时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再度采访了安世亚太高级副总裁田锋,探讨中国工业软件自主发展之路。



关于中国工业软件自主之路,人民日报今年给予了多次报道和关注。在今年6月,人民日报刊文《壮大国产工业软件》指出,我国正加快推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工业软件对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倡导要壮大国产工业软件。并于8月份和10月份,持续聚焦我国工业软件自主发展之路。有二必有三,人民日报“三顾茅庐”为哪般?


延伸阅读:《人民日报》高光关注中国仿真自主之路!


人民日报多次发声足以彰显我国发展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工业软件作为我国智能制造之“魂”,在数字化时代已不可或缺,特别是工业仿真软件,已成为企业产品转型、研发创新和技术突破的最基本手段。但中国仿真自主研发之路一直崎岖不平,造成了我们在仿真技术上的短板, 以及可能被“卡脖子”的局面。因此,在珠峰四起的国际大鳄围堵下,中国自主工业仿真软件是不是还有机会?如果有,哪条路才是通往成功的有效路径?


安世亚太高级副总裁田锋在接受人民日报的两次采访中,回答了上述焦点问题。这颇有诸葛孔明“隆中对”的意味。隆中对为什么有名?无非是两点:一是看得清博弈逻辑,二是有蓝图有办法。对于中国仿真现状的认识,对中国仿真自主发展的对策,田锋在《苦旅寻真》一书中,有着更为系统的梳理。这本书被书评家称为仿真软件领域的“隆中对”。


延伸阅读:《苦旅寻真》堪称仿真领域的“隆中对”


以下文字为简短的观点提炼,更详细的解答,请关注文尾《苦旅寻真》专题



1、对国外软件的依赖尚不强,反而为自主仿真带来机会


相比CAD软件,中国企业对仿真软件开发程度远远不够,用户的依赖性还没那么强。这反倒给中国仿真软件一定的喘息之机,因为一切都还来得及。以前“高价购买的仿真软件没有发挥应有价值”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论断,在自主软件发展道路上,却很有意思地演变成了机会。因此,我对中国仿真软件的自主化之路的信心更强。


2、中国自主仿真应该走“双驱”策略:高点起跳、赋能开道

国际大牌软件功能强大,同时也使用复杂,中国企业目前能投入使用的功能也就十之二三,大部分功能其实购买后闲置。我们只需要开发出这些大牌软件30%-40%的功能,形成基础模块,已经足以应对80%~90%的应用需求,我们认为这是中国仿真软件的刚需。


中国仿真商业的成功比技术的成功难度更大。中国自主仿真的成功标志就是:成功遏制舶来品,甚至大批量地替换舶来品。对此,可以通过赋能企业仿真,利用仿真赋能体系方法论,发动全国的服务力量为企业普遍赋能,通过解决中国企业仿真应用实效不高的问题,逐步实现自主软件的替换。


3、无论如何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自主工业软件已经等不起了

知识产权保护弱,使得获得国际顶级软件的成本可以为零。软件复制无成本、功能不降低、质量不下降。如果不尊重知识产权,用户有可能以零成本获得质量高、功能强的产品,严重挤压了自主软件的生存空间。近些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逐渐改善,但希望力度再大些,自主工业软件产业已经等不起了。